视频压缩工具ShanaEncoder相关的说明

ShanaEncoder是韩国的一款免费的H265高清视频编码压制软件,支持CPU多线程和GPU加速,由韩国人基于FFmpeg开发的一款音视频编码工具。支持H.264解码器编码、Unicode编码,采用自定义命令行方式快速设置参数配置,压制H265编码视频时,编解码器NVENC的速度最快,但同码率下视频质量较差,其次是QSV的速度,视频画质非常质量不错,ShanaEncoder 相比于小丸工具箱和格式工厂功能超级强大!以及操作方便。

ShanaEncoder的界面还是非常简单的,大家可以自由的把视频拖动或者以打开文件的形式添加到软件中,如何把视频文件添加进来,在这里不多说,重点是里面的设置参数,在这里简单的做一个记录。其中一些参数,我个人也不是很清楚,以后测试有了更好的设置,再给大家分享。大家注意软件界面的顶部,有一个自定义设置,打击打开之后,就进入了视频压缩的设置界面。

一、文件格式:

我们常规情况下就是选择默认的mp4格式,当然点击一下大家会发现也有其他的一些常见格式,不多说,毕竟mp4格式最常用。

二、编码器的选择:

  1. 无后缀:优点:理论上兼容性最好,压出来的视频质量不错。H264可以使用OpenCL加速,兼容N/A/核显(个别可能不支持),H265/HEVC没有OpenCL加速,只能靠CPU硬撑,独有的质量模式(CRF),比量化器(CQP)稍微好一点,H264在码率(ABR)模式下支持二压(2pass),二压可以在有码率限制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质量,适合向网站传视频用; 缺点:速度偏慢。

  2. AMF:优点:A卡专用方案。 缺点:没有A卡,没法测试。

  3. NVENC:优点:N卡专用方案,速度最快。 缺点:视频质量较差。

  4. QSV:优点:Intel核显专用方案,速度较快,视频质量最好。 缺点:AMD NO!

  5. 总结:建议使用QSV方案或者无后缀方案。从当前互联网的要求来看,H264还是非常常见的编解码格式,当然有些时候也需要看视频方的需求,教师录制微课,一般都是选用H264编码。当然了,里面还有很多的参数,在这里不多列举,主要是H264编解码器。

OpenCL加速的问题我没有办法解答,主要是搜索了一下,信息量很大,说简单点儿就是需要配置显卡,GPU默认的不就是显卡的处理器吗。

三、编码方式的选择:

  1. 比特率(ABR):直接限制视频比特率。我没有做测试,主要是自己对这个参数也不懂。不过有一点儿就是,视频比特率的值设置的越高,视频质量越好体积越大,但是里面有一个2 pass的可勾选选项,查了一下默认的其实是1 pass,也就是1次编码会从头到尾分析整个媒体文件,以计算可变比特率。2次编码会进行两次分析计算:从头到尾以及从尾到头。当然了,2次分析计算会延长编码时间,但可确保更高的编码效率,并且通常可以生成更高质量的输出。

    优点:网络视频常用的压制方法,设置项目众多,因为该方法直接将码率限制在某个区间之内,所以可以直接根据画面大小和视频长度直接预测出压制后的视频体积。 缺点:在动态场景下由于码率限制会导致画质严重下降,而在静态场景中又会导致多余的码率被浪费。

  2. 量化器(CQP):选中之后,会发现里面有个视频量化器的设置选项,是一个数值,设置一个期望的画质水平值,值越低,画质越高,体积越大。我没有做测试,主要是自己对这个参数也不懂。

    优点:取消了码率的上限,在各种场景下更智能的调整码率,使得各种场景的画质水平趋于一致。 缺点:无法预测视频文件的体积,不适合作为有最高码率限制的网络视频。

  3. 质量(CRF):可以理解为量化器(CQP)的升级版。下面有一个视频质量的设置参数,我做过调整,数值越高越不清晰视频的体积越小,反倒是数值越小越清晰视频的体积越大,所以在压缩视频的时候,大家尽量选择符合体积的视频质量,教师录制精品课的视频要求1G以内,剪映导出的基本上都是1G一样的,19.0基本上1G以上原视频压缩之后就是100M大小,虽然视频体积小,但是视频质量基本上不受影响。

    优点:CQP在设置好一个期望的画质的值之后,编码过程中CQP的值是固定的,而CRF还可以在编码过程中动态的调整CQP的值。 缺点:和CQP相同。

    总结:如果要传输网络视频,比特率编码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其余的时候我更推荐CRF/CQP,实际上在CRF编码时CQP的值波动是很小的,可能也就正负1左右。

四、其他设置:

  1. 帧率:就是一秒钟有多少幅画面,一般不勾选维持原来的帧率。但你要是录屏用户那么有多高帧就录多高!虽然体积会很大,但对后期压制视频的流畅度有很大的提升!

  2. 关键帧:快进时,按一下快进几秒,默认为10,一般不改。

  3. 图片大小:就是视频的画面大小,就是你想要1080P还是720P,一般不勾选,维持原片画面大小。默认的是bicubic,这个方案是转换速度比较快速的,很适合要求不高的压制工作,其次我想给大家安利一下这个lanczos算法!这个算法它会对画面进行重新采样,对于尺寸缩小的压制效果很棒!

  4. 音频的编解码器:一般直接复制或者选择AAC格式。教师精品课的录制,好像就需要AAC的格式,这一点儿需要注意。

  5. 采样率:表示每秒的采样次数,在视频中对应帧率,耳朵比眼睛灵敏,眼睛还有视觉残留,所以帧率比音频采样率低很多,设置的数值一般默认就可以。

五、视频比特率

比特率这个词有多种翻译,比如码率等,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少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翻转。

  1. VBR(V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 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荐编码模式;

  2.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

  3.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数比特率 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位速率。相对于VBR和ABR来讲,它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很大,而且音质相对于VBR和ABR不会有明显的提高